直到申请到商学院的PhD项目为止,我的全部教育经历都是在数学系获得的。现在站在申请季的末尾回想起来,我既感激自己数学系的背景给我的助力,也完全不会对于不再在数学系进行学习科研而感到遗憾。跳出自己原专业的舒适圈不仅需要努力和决心,更需要提前准备和小心选择。
很多数学系或者其他理科专业的学生在留学申请的时候,选择申请交叉学科的研究生,并且商科各专业是热门中的热门。
虽然跨系申请并不少见,但是选择以理科背景申请商学院PhD的人却不是那么多,这其中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接下来我们会逐条分析并且用我自己的经历给出一些建议。
前期准备
在我们的前期准备中,要过的第一关就是细分研究领域的选择。一般来说,我们大三之后才会慢慢开始关注某个小领域,所以大三开始对目标专业和学校的信息搜集是非常合适的。
我们为了最大化理科专业的竞争优势,需要挑选一下最适合跨系申请的方向,比如商学院里面的finance和operations都是很适合的,相比之下marketing和innovation这些专业可能属性就差得更加远一点。
核心思想是,我们一定要极大化地发挥我们quantitative analysis的能力,否则在申请时我们的理科背景不会有任何优势。
在申请的过程中第二道天然屏障就是相关领域的高级课程背景,这几乎已经成为跨专业申请PhD的必要条件,甚至在一些竞争激烈的Master项目中相关领域的课程经验也可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我个人的建议是在大三大四的时候选择一些相关专业的课程,比如打算申请金融工程类(包括Master和PhD)的同学可以提前修读一些computational finance和data analysis的课程,并且能多上就要多上。我们要知道一条完整的课程链在申请中起到的加分作用是远远高过一堆高分水课的,而后者往往会起到负面作用。
对于和我一样想跨系申请PhD的同学,我们可能需要在以上的课程基础上再继续深入学习从而证明自己拥有在目标领域进行科研的能力和充分准备。
在学校开课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以提前了解一些商科的PhD课程,比如经济学“三高”或者参加一些PhD讨论班。
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自己的科研
申请PhD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就是科研经历,即使是跨系申请也是一样,最好的情况是我们在申请前直接到目标院系去做交叉学科的科研项目,但是大多数人都没有这样的机会和条件。
这并不代表我们无计可施,要知道很多应用数学或者其他理科的科研项目其实蕴含着可能的金融应用。我们一定要牢记上一节我们提到的“发挥理科quantitative analysis的优势”,从跨专业的角度重新理解我们的科研经历。
比如,数学系做概率方向的你可以关注stochastic control在reinforcement learning的应用,数学系做PDE方向的可以关注numerical的部分在computational finance的应用,物理系的可以关注quantum finance等等。
我当时有一个stochastic analysis的小科研项目,非常偏数学,我一开始并没有想把它当做主要经历写在PS里。后来在再来人学术导师的指导和修改下,我强调了这个科研项目在derivatives pricing里的金融应用并且详细地写了一个story,后来事实证明这部分的细节阐述对我的申请有很大帮助。
我非常感谢再来人学术导师用一种非常负责的态度在再来人的MSP系统中为我一次又一次地修改我的各项经历,在他的努力下我的初稿和最终成稿判若两稿,而最终的申请结果也证明了他的修改和指导都是切中要害和一针见血的。
我们一定要知道,理科喜欢讲究研究细节,而商科则是sell your story。只要在干货科研的基础上把故事讲好了,我相信在申请商科PhD的时候一定是加分的。
不同学科的套磁区别也是很大的。由于每年招生数量非常少,商科招生基本都是committee决定制,这也说明不会有任何一个教授以个人担保来录取你。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套磁是完全无效的,特别是作为理科背景的学生,我们需要通过提前联系老师说服对方我们有跨系申请的能力。
我们想要达到的目的是,教授们在看材料的时候愿意在我们的简历上多停留几秒,而不会因为理科背景而直接拒掉。我个人的意见是准备一个个人网页,把学习和科研经历全部详细地写上去,因为教授不一定会点开你邮件附件里面的简历文件,但是他们一般不会排斥点开一个正规网页(最好是带有google之类大家熟悉的公司的域名)。
关于商科套磁的操作,我想最重要的就是找到和我们背景经历相似的教授,也就是理科出身的商科教授们。这需要我们一个一个点开教授的个人主页,然后查看他们的教育背景和科研成果,所以套磁不仅是一门技术活,也是一门需要巨大努力和坚持的工作。
在再来人客户经理(CD)孜孜不倦地提醒和学术导师的细致地指导之下,我的套磁信都收到了正面回复,这也为之后的面试以及最终录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商科申请和理科申请最大的不同就是writing sample的提交。理科没有这一项,但是在商科申请中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一般来说,writing sample类似于一篇小论文或者文献综述,长度不会太长,一般要求保持在15页之内。
理科出身的同学们(包括我自己)一般喜欢堆砌公式而忽略思路的讲述,这一点和之前我们提到的不同学科的科研风格息息相关。这在我们撰写writing sample的时候是大忌。因为一篇15页的材料教授们不可能每个字每个公式地详细地看完,他们只会关心整篇sample提出的问题以及最终的结果。
在撰写writing sample时,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作为理科背景的学生,我们应该培养自己营销故事的能力,比如我们在理科中是一种A+B+C ---> ABC的思维而在商科中我们需要在第一部分先讲故事随后提出细节,这是一种ABC ---> A+B+C的思路。也就是我们需要让教授们快速地理解我们所提出的问题,而不是先讲一堆细节。
另一点需要注意的地方是在我们展示最终结果的时候,尽量用美观的可视化方法来做,比如能用图的坚决不用表格。我相信只要注意了这些细节,加上一个自己熟悉的好的题目,我们一定可以写出一份优秀的writing sample。
面试
商学院PhD的面试通常是直接由committee多个成员一起进行,其中会有一个教授为主(一般是chair)。有一些必问的问题,比如你为什么想要读PhD和你为什么想要做这个专业的科研,这属于标准问题,答好可能不会加太多分但是答得不好一定会给对方留写一个不好的印象,毕竟商学院的教授们大多数希望学生们找教职。
在每一次面试之前,再来人的学术导师(SM)都会给我做面试辅导,很多面试经验都是SM教会我的,这些经验在我面试的时候全都用上了。
面试时,除了标准问题之外,最重要的问题恐怕就是自己介绍以及writing sample的简介了。自我介绍是一个展示口语能力的好机会,因为讲的内容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东西,我们可以在讲述我们的自己的经历的时候加上一点幽默的语言,一方面活跃气氛另一方面让对方觉得你可以快速适应来之后的学习生活。
关于writing sample的简介,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和这篇sample写得怎么样有关系的,写得好的讲的就会好。总而言之,面试是一个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步骤,好的面试表现建立在我们精心准备的申请材料和临场的口语发挥之上,不需要过度担心。
写在最后
据我观察,申请是一年比一年难,所以我非常感谢在申请季再来人对我的帮助。没有再来人的帮助,在今年这种激烈的竞争里我最后得到的结果可能会现在不一样。
同时我也希望各位还在读本科的同学们,不要再在考研、保研、留学中有任何犹豫,越早准备你的优势越大。选择大于努力,希望各位同学在将来都能得到最心仪的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