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其自然的留学申请之旅
如果用一个词来总结我的留学申请之旅,大概就是“顺其自然”吧。
从始至终保持顺其自然的心态,才能比较好地发挥出自身潜力。特别是年初新冠疫情肆虐,大四各种需要收尾处理的事情、等待申请项目的答复、生活的城市因为隔离带来的种种不便……所有这些,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心态来应对,真的挺不容易的。
国内读研还是留学,直到大三下学期,才算彻底确定方向。好在平时自己对英语比较感兴趣,因此英语的各项考试不用临阵抱佛脚,相对顺利地拿到了能够向任何一所学校从容投递的分数。接下来,是确定目标项目、写申请文书、填网申表格,当然期间还要忙碌学校和实验室的各项学习和科研任务。好在自己的心态一直比较从容,因此现在回头看,这段忙碌的日子,似乎过得与平常没有什么两样。
在整个过程中,很庆幸得到了再来人的帮助。耐心负责的客户经理和专业匹配的学术导师,清晰的资料分类以及合理的目标设定,忙碌的申请季就这么过来了。所以与大家分享申请之路的经验,自己特别想说的就是放轻松,顺其自然。
平日积累助力TG考试
我的专业是CS,但是一直以来对英语也非常感兴趣。我平时比较注重积累,比如说收听记录英语新闻、阅读《经济学人》等杂志,也会有意识地通过计时free writing练手。因此,准备TG考试时,坚持做了一段时间模考题,就一次性取得了比较满意的分数。
申请季与学术导师的配合
大四上学期,再来人的客户经理老师帮我对接了我的学术导师——一位卡梅CS PhD在读的小姐姐,以及一名native speaker文书导师。
在选校的过程中,我把申请方向定在了CS MS/PhD混申。和学术导师沟通时,发现对于我的背景而言,所选择的部分项目可能门槛过高。不过自己的心态实在是很从容,想着了不起gap一年做科研,就还是坚持了自己原来的选校清单,也没有去考虑其它竞争相对较弱的专业方向。现在想想,自己当初还是挺任性的,CS专业、尤其是AI方向的竞争非常激烈,清一色的CS偏research方向申请,于我这种综合能力比较强、但缺少本专业亮点的学生,未必是竞争力最强的选校方式。选校清单敲定之后,我的申请之旅就正式开始了。
清单目录式管理
确定项目清单之后,我首先把所有申请项目汇总成一个目录,登录每个项目的官网,将申请截止时间、推荐信要求、文书要求以及额外资料提交进行整理归档,这样在之后的查找过程中,就比较省力。按照这个目录,可以清晰直观地看到自己不同项目的申请进度,在整个申请过程中能够较好的把握时间节奏。
文书撰写与“目标感”
收集完项目要求之后,我开始着手文书撰写。首先,我与学术导师进行了深入交流,一起构思了文书的大体思路,将自己的经历、特点和兴趣发展串联成了一个完整的逻辑路线图。最开始写文书初稿时,会不知不觉越写越多,有些地方显得啰嗦,不知如何总结才算合适。
好在英语写作并不是我的弱项,因此在形成了一份略显臃肿庞大的初稿之后,我与学术导师的进一步交流主要在于“如何做减法”,特别是在叙述过去的科研经历时,如何简练又不失细节地联系起每段经历、凸显过程中产生的insight、以及由经历引出未来研究方向。
对于英语能力比较强的同学,我的建议是先写充分一些,然后以控制字数、明确主题的方式进行减法操作,这样就比较容易集中目标、主题鲜明。免得进行多次修改,每次看上去文字都不错,主题却跑偏。
文书修改是个极度消磨耐心的过程,特别感谢我的学术导师,即便是在自己学业繁重的情况下,每次回复都很及时,并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对每一稿文书都提出了十分中肯的建议,帮助我的文书“脱胎换骨”。
等待,还是会稍稍有点焦虑
寒假开启,照常在实验室里忙碌,直到春节前生活一下子因为疫情的原因节奏改变。再之后,就进入到漫长的等待季,偶尔浏览各个留学论坛,看到有不少同学已经在晒offer了。从一开始的无所谓到慢慢有些着急,这种心态上的变化在无形之中发生着。幸好手头有一大堆事情等着要做,另外自己心里也做好了gap一年的准备,焦虑感还在可控范围之内。
不经意间,收获季开始了,NUS、Duke和哥大的橄榄枝纷纷抛来,在不同的项目之间进行比较之后,做出最符合自己未来学习发展的选择。还是顺其自然,如同此时的心情,想到即将开始的PhD阶段,又会是新的起点。收到理想项目的offer,接下来要琢磨的是如何过渡,尽快融入新的学习研究平台,未来的路还很长呢。
留学申请是挺有挑战的一件事。感谢指导我做科研的老师和学长学姐,感谢再来人的帮助,感谢家人的支持,让我能够以顺其自然的心态度过这段旅程。
衷心祝愿每一位学弟学妹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