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谈到我人生中做的对的事情,出国留学并选择再来人绝对算是一项。”
“因为开始准备的时间早,所以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规划的也很到位,这要感谢各个申请阶段对我有所帮助的学术导师AA,文书导师RH,感谢一路上有你们的指导和帮助。”
对于我的留学申请,最重要的恐怕就是语言考试、软性背景、文书和面试了。闲话少说,我这四方面如何准备的呢,总结一下供各位学弟学妹们参考。
语言考试
由于出国很早就定了,所以语言准备的时间也比较早。IELTS从大二下学期开始准备;GRE从大三寒假开始准备。IELTS难度尚可,但GRE比较困难。
我的经验是首先多做习题,勤能补拙。其次不能只做题,要自己不断总结归纳一些做题技巧,随时遇到,随时记录,并不断翻看,经验自然积少成多。当然,希望大家一定要尽早准备。
软性背景提升
回头来看,我的两段海外交流经历对我的背景方面有很大的提升。
大二下学期赴台湾清华大学参加学期交流,一方面体会了台湾的教育体制、独特的风土人情,在陌生的环境中得到历练;另一方面在教授的实验室学习了一段时间,这是真正开始接触科研,最后也拿到了台湾导师的推荐信。总之收获非常丰富。
大三暑假赴MIT参与暑期科研,主要参与东非沉积物中生物标记物和植被环境古生态重建的科研项目。此次经历不仅使我接触到古环境、气候变化、地球早期历史研究方面的顶级大牛。
MIT的导师是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他的两位博士后给了我非常细致耐心的指导,包括实验操作、仪器使用、数据分析和相关的专业知识,对我的科研能力,也拿到了高质量的推荐信;还接触到有机地球化学这一全新的科研领域及其应用,极大地拓宽了我的申请方向。
两次海外经历收益颇多。英语水平有了很大增强,另外还有日常交流、文献阅读、研究报告写作, presentation能力等。
关于暑期科研,建议学弟学妹们不一定要局限于学校官方的项目,也可以自行联系国外感兴趣的导师,我在美国的时候认识不少过去暑期科研的其他大学的学生,很多是自行联系的,其中不乏申请到哈佛等暑期科研机会。
另外,我建议学弟学妹可以开阔视野不应该太局限在本身的专业里,选修一下经济学的公选课或者管院开的微观经济学和经济学原理,很多环境问题和经济发展问题密不可分,学了一些自然科学角度的环境科学后再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同样的问题,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申请也不一定局限于美国,欧洲的硕士、新加坡、澳大利亚的博士项目都可以尝试一下。
文书创作
我的学术导师除了非常专业之外,在文书创作中对我的帮助也非常大。她对申请的项目非常熟悉、经验丰富,善于把握录取委员会教授的喜好;对我进行过多次Skype的面对面指导,梳理思路,策划文章整体结构、各段落的逻辑顺序,以及对个别语句的用词仔细斟酌。非常耐心细致、水平高、专业性强。
举个例子,我的PS在修改前结构有点绕,关于科研的过程和对科研的感悟、体会这两个方面混在一起。但修改过后将二者分离,更为合理,使全文的框架、逻辑结构非常清晰合理。
全部的文书经过导师修改后用词很到位、专业,professional的感觉很强。学术导师和文书导师,都非常专业,一对一面对面指导,而且指导贯穿整个申请周期。
最后阶段的面试
我只经历过两次面试,数量不多,但是印象非常深刻。因为准备比较充分,过程都比较轻松,和平时互相聊天差不多。面试官会让我介绍一下自己的科研经历、科研兴趣、人生目标等等,教授则会向我介绍实验室里的情况,包括目前项目的进展情况、将来可能由我负责的项目的一些细节等。
所以,对于面试,放松是第一位的,一定尽量让自己放松,才能马上的灵活做出反应。另外,提前要把自己的材料过一下,各种情况和场景要在脑子尽量过几遍。当然,如果有可能的话,找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做一下mock也是非常有效果的。
再次感谢所有再来人的指导老师们给予我的帮助!